改變不了過去,那就努力改變未來

法國哲學家尚保羅沙特曾說:
人生是介於B和D之間的C,
B是出生(Birth),D是死亡(Death),C是選擇(Choices);意指所謂的人生,就是在出生與死亡之間做出的種種選擇。

永遠有得選 vs 限制性信念
選擇,可以是主動的、也可以是被動的。
贏家認為自己總是有選擇,於是主動出擊,作出一個又一個明智選擇並堅持get it done。(就是要完成它)
而輸家總是LIE(欺騙)自己。
在<腦力全開>這本書裡,所謂的LIE指的是Limited Idea Entertained(抱持的局限觀念)

或者是我們常說的「限制性信念」:覺得自己就是沒選擇、覺得自己就是沒辦法、覺得自己一輩子就注定要這樣或那樣、覺得他就是不可能改變…

你讓什麼佔據你的思想,你的思想與行動就更傾向於那方向前進,於是你就「自證預言」了。
如果懷抱的是負面的、限制性的信念,那起初所謂的「不可能、沒得選」,最後真的會變得不可能、沒機會。
所以大文豪馬克吐溫才會跟我們說:
不懂的事情,你自然會多加小心;而給你帶來麻煩,反而是那些你確信不疑的一些事情導致你的困境。

活在未來
回顧過去一年,與你分享最令我受用的一個詞:

活在未來。

在<腦力全開>這本書裡有這個小標:「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利用「活在未來」這個思考方式,恰好詮釋了這個問題。

☛過去交易總是不停損、亂凹單,胡亂聽名牌,亂買賣一通…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對於伴侶、對於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吵架、時不時就發飆…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每個月收入捉襟見肘,繳完卡費、學費、貸款費,戶頭所剩無幾…
✍不改變,你將必須承受什麼痛苦和損失?

3個改變的關鍵

1. 告訴自己:我要什麼

「為什麼大多數人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呢?」
因為他們被訓練去關注和思考他們不想要的。
常常我們就像個懦夫一樣,只會不斷抱怨自己不要這個、不爽那個,卻說不上來自己到底要什麼,更別說用行動去真正得到它。
改變的第1個關鍵,就是告訴自己:我要什麼。
有人說這是「顯化法則」,也有人說這是「信念創造實相」。
簡單來說,就是在腦裡自問自答:我要什麼?
然後針對你要的東西給予一個明確、清晰的定義或圖像,然後按圖索驥去規劃出取得這件事的具體行動方案…然後get it done。

2. 專注當下


太陽照在放大鏡上,我們會看到一個非常明亮的焦點,這個焦點甚至可以讓乾枯的樹葉燒起來,這是因為太陽的熱度全都集中專注在一個點上。
「當下的力量就是最有威力的力量」
但絕大多數人無法專注當下,他們常常分心。
或許是邊吃飯邊滑手機,吃了什麼其實都不知道,更別說味道。
或許是一個上午又準備簡報、又要回復電郵、還要看LINE、偶爾滑滑臉書。
也或許是本職工作已經倦怠,沒能專注在本業上,想要斜槓創業,但項目太多,每個副業都沾沾醬油、每個斜槓都無疾而終。

當下即是威力之點,我們需要專注當下的本事。
看文章可以好好看、做簡報就不開LINE、決心3年升經理、5年升處長就好好拚、誓言斜槓發展、多元收入,就把每一個下班時間效率最大化…

3. 算清楚


巴菲特合夥人查理蒙格說:
用數學來理清日常生活的混亂。
如果缺乏數學運算能力,那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就會像是明明只有一條腿卻硬被逼著去參加踢屁股比賽那樣感到力不從心。
✔自己未來到底能不能成為股市贏家?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算算過去績效、秤秤自己實力,答案馬上就有,根本不必再多花3年50萬的成本去賠給市場。

✔自己未來到底能不能成為千萬富翁?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算算過去年均收入,看看現在重複在做的事,根本不必再抱怨錢總是不夠用,因為這是必定。

✔自己未來是否能有更好的伴侶關係、親子關係或職場關係?
花3個小時坐在星巴克檢視既有的人際關係循環,想想現在持續進行的互動方式,若自己沒改變,生活周遭什麼也不會改變。

這些就只是非常簡單的算術問題,畢竟重複做一樣的事情只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不滿意現況?那先把現況都給它算一算帳,然後新的一年開始改變。

 作者:Ego 葉韋辰
點石教育學院 主講師、前二線二星警官、《100張圖學會 順勢交易抱住飆股》作者
我們是點石教育學院,致力於「風控教育」,將點石教育理念與風控精神,持續推廣給市場投資者。
加入我們的學習社群:打造你的交易系統 https://lihi1.com/wQLIp/wp/

也許你也會想看看 >>